一个推介好电影的影评站点
豆瓣/微博 @徐若风
公众号:风影电影

熟记多招令理科糙汉如你也能轻松看完文艺神作《黄金时代》

(*此文原创俩小时呢。有点长。恳请看完。)

看完《黄金时代》上网翻影评发现,原来除了段子狗在不断地刷短评中的恶评以及大量文青在不断刷萧红怎么怎么样的超长篇人物评析,没有一篇是来让看得云里雾里的糙汉们弄懂这三小时的电影究竟在用什么方式讲什么。事实上,我也已经在之前写了很多关于《黄金时代》内容上的评论,所以下文干脆单纯从剧作分析的方式单纯剖解《黄金时代》的剧作手法,从而达到令一个理科糙汉都能轻松以看科幻剧情片的方式来兴致勃勃地度过这三小时。(所以下文在写作方式上尝试用写《盗梦空间》影评的笔法来更好地跟进理科糙汉的思维。)



一【维度】/《黄金时代》由四个维度组成,几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俄罗斯套娃。而这就涉及到迂回(回旋、环绕)的剧作手法。影片一开头,黑白萧红就已经死了,这是既定的预设立场,既“萧红没有活着”,也即放弃了上帝视角。之后进入的是死后萧红的童年回忆,而这个回忆是以存储卡的形式存于《呼兰河传》之中的。而我们可以看见,之后的三个维度分别是萧红萧军在东兴顺旅馆的初逢,萧红、端木在西安碑林的游玩,萧红弥留之际和骆宾基的长谈。它们采用的多重嵌套叙事和最小的套娃“呼兰县童年”无过多关联,只是冥冥之中的;而小套娃萧军部分,中套娃端木部分和大套娃骆宾基部分中间用回旋的方式不断互文,大大强化了电影维度上的文本性。而影片结局回归呼兰河、再回归萧红青年时的笑,给人一种对称的感觉,原来全片的首尾是串一起的,结局就是开头。

一方面,其中第二个维度在讲第一个维度的事,第三个维度在讲第二个维度的事,之后再把点凑成线,线凑成面;另一方面是叶片回旋,众人所承担的叙述叶片在不同的时间里通过笔端的文字、脑中的回忆纷飞起来。所以实际上,作为一个理科糙汉,完全可以用一个个弧虚线箭头把每一秒钟在脑内精密跳转,你们看《黄金时代》明明多了太多优势,叫苦不迭啥呀。看不进去的人可以通过调整观影模式,以看《盗梦空间》的方式看。



二【元素】/如果只有四个维度,本片的并不难解。但实际上剧本在创作时还引入了很多别的元素。首先是多视角和语焉不详的拼凑。多视角在《罗生门》《一次别离》等电影中已经有集中体现;而拼凑则在《美国往事》《不能承受生命之轻》《大象》等电影是比较好的范例,你可能没看过这些电影,不过你应该看过不入流拼凑的典型便是众人皆知的《后会无期》。在《黄金时代》里,影片大规模地运用了无数朋友们的旁白,这些旁白几乎占据电影的半壁江山。也是由他们的话,不断地把几个维度之间拼合起来。这就使得人物语言同电影镜头语言一样密集,层次感丰富,信息量很大。所以你只需要把信息量进行简单的叠加(做加法)就行,考察的乃是数学功底和思维能力。实在看不进去的,可以把这些拼凑当成是一段一段散落的心理独白案例,以解密的心态看,糙汉最爱的谍战片啊!

再来便是影片的间离和陌生化,演员们在说台词的时刻会忽然面向观众交代背景和诠释人物心情,通过强化扮演性(cosplay)以提醒观众:我们看到的萧红是她,但又只是口口相传中的“被讲述的她”,人和历史一样没有真相。看不进去的人可以通过把这些叙述当成是逻辑推理缜密、事无巨细的悬疑推理来看待,这样暗暗提示自己其实在看的是找出杀人凶手的影片,那么这些旁白就成了当事人的证词,糙汉最爱的悬疑片啊!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名字叫红》这本书也可以用这种方式看,诺贝尔文学奖也好,《黄金时代》也好,轻拿轻放,也就看得心中明亮。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的文学化。由于是文人题材,这样的手法相当值得肯定。正如《广岛之恋》中不断吟哦的诗词,《众神与野兽》中大量出现的导演生前作品片段一样。对萧红本人的文学作品,影片采用了大量的镜头来还原。作为一部引经据典的论述类考证电影,据说《黄金时代》是每一分每一秒全都是有出处。看不进去的人可以通过调整状态,只要有一种“我正在上语文课”的感觉,那就对了。而且片子里的女性都很美,现实中哪来穿成这样的女老师来给糙汉们上课。

而至于穿越之类的众多元素,已经在前文都已经有所涉及,便不再赘述。



三【认识】/实际上糙汉们真要看出什么来还的确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可以想见多少人,在看完之后愤愤地说:“人物塑造好扁平。”但实际上《黄金时代》的“扁平”是在立体之上的“扁平”。如果是上帝视角,以许鞍华的导演功力分分秒秒立体给你看。但《黄金时代》的“扁平”却是由众多视角的“他人们”决定的,这就是硬伤了。什么意思呢?普通的扁平就一扁平,而这里的“扁平”是无数的扁平相加,多重的“扁平”。李樯原剧作的创作的情节推动模式就是碎片化的,意识流似的杂糅文本性强的“超”多线性叙事,已经不是简单几条线的问题,这就导致了人物性格的体现更多的是靠桥段。

所以全片以萧红展开,但萧红更像是穿针引线,把整个时代架构起来,所以情节退而次之,成为电影不追求的东西,使它成为了部无激烈的人物冲突的电影,毕竟真正的朋友也不是像《小时代》那样可以有吵不完的架。而性格,很多时候就隐藏在了表演者的语音语调、表情神态中;同时受到众多都是作家职业的人物设定的限制,导致伴随着的是大量语言符号的禁锢和每个人行文风格不同的作品语言。比如鲁迅的台词,当时说出来就有一种违和感。值得一提的是结尾聂绀弩等人的盖棺定论,当时看的时候超级不爽感觉是大败笔。现在想想,连这些盖棺也是他们那些人自己的评论,似乎有了种有始有终的感觉。

作为一部彻头彻尾反市场化的戏剧实验电影,《黄金时代》在内容上做得很全面,有着强戏剧化的骨子和反戏剧冲突的血肉。剧作本身的完整和厚度和人物关系之间的错综复杂,让整个剧本呈现出罕见的已知完整和未知的干脆留白,显得独立味十足,完成度很高。其姿态更是谁都不想讨好,开拍前就已经预测会亏损一半的投资(现在已经是亏得更多)。

有形式、有内容、有广度、深度一般,这是我对《黄金时代》的基本认识。



四【结语】/《黄金时代》在网上快有资源了。很多理科生本来下载了来看(或压根不会接触),可能原来会有“看得我云里雾里也是醉了。”“这支离破碎的什么鬼啊。”“为什么萧红不会巴拉拉魔法啊?”“早知道就不趟这个浑水装这个逼。”“我还是去唱魔鬼的步伐好了。”等观影体验。

但在此文之后再看,也许会顿时变成“烧脑科幻,令人颤抖的奇葩构思!”“汤唯好美快来教我语文课吧!”“袁泉好美,在天雷滚滚的《后会》《心花》之后终于要迎来春天了吗?”“这么漂亮的摄影这么动听的配乐简直不能忍!”“命运无常、命途多舛、涕泪俱下,抱头痛哭。落英缤纷的三小时,好看到晕倒!”这样的想法。

万一一不留神还记了好多摘抄完成语文作业,高考作文满分登上人生巅峰迎娶文艺女神什么的,真是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嗯,糙汉们加油!



评论
热度 ( 30 )

© 徐若风 | Powered by LOFTER